表達藝術是什麼?
表達藝術的理念是相信每個⼈都具有創造能⼒,亦相信藝術創作過程具治療功能,故此,任何⼈都能夠透過表達藝術去探索、釋放及轉化內在情緒,抒緩壓力,促進情緒健康。運⽤跨模式的藝術媒介,包括視覺藝術、⾳樂、舞動、創意寫作等,從藝術創作過程獲得啟迪(insights),提升自我察覺、展現個人情感及探索內心嚮往。探索過後,亦會有分享時間,讓⼤家與別⼈交流、釋放壓⼒。
🌱 系列簡介
《認識我・表達我・接納我》是一套為中學生設計的六節表達藝術體驗式活動,每節 60–90 分鐘,活動內容涵蓋四個成長主題:自我探索、情緒表達、關係連結與未來想像。活動以人本取向結合表達藝術媒介(如視覺藝術、聲音、身體、寫作等),讓學生透過創作安全地覺察自己、表達感受、培養社交情緒能力。
🔄 推行方式靈活,配合學校實際需要
- 此系列設計具發展性與結構性,六節內容可作為完整小組/課程推行,逐步引導學生從自我覺察走向成長整合。
- 同時,考慮到中學課堂及活動安排的實際情況,每節活動亦可獨立推行,主題清晰、流程完整,學校可按需要安排單節活動,例如:
- 試後活動週
- 班主任課/成長課
- 輔導組主題小組
- SEL 相關推廣日/精神健康週
- 學校可以按照校本活動主題及實際情況,指定活動節數及主題。
六節主題及簡介
青春期是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,許多學生對「自己是誰」感到模糊。本節透過創作與敘事,協助學生呈現自己當下的內在狀態,提升自我覺察。
學生常感受到情緒,但未必能清晰表達或辨識。本節透過藝術創作以象徵方式,引導學生探索情緒背後的需要與訊號。
工作坊聚焦人際關係,特別是青少年在友情、家庭與群體中的安全感與界線。
面對學業、人際、家庭壓力,學生需要找到非破壞性的表達與紓解方式。本節鼓勵學生將壓力以創意方式轉化為理解與自我照顧。
青少年常聚焦於不足與失敗,但忽略內在資源。本節透過創作與見證,幫助學生重建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感。
學生探索對未來的自己投以關懷與想像,讓希望成為支持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。
🌟 活動內容與模式
本系列每節均以小組形式進行,透過繪畫、舞動、音樂、聲音、創意寫作等多元表達藝術媒介,讓學生在安全、尊重及不批判的氛圍中,探索自我、表達情緒並建立正向關係。
每節活動均包含以下元素:
- 暖身與情緒覺察:透過動態活動或簡短靜觀練習,幫助學生聚焦注意力並連結當下狀態
- 主題創作:以當節主題為引導進行個人或小組創作,鼓勵真實表達與創意探索
- 分享與交流:自願分享作品與創作歷程,並在同儕回饋中感受理解與支持
- 總結與帶走資源:將當日的覺察與啟發轉化為日常生活可實踐的行動、提醒語或資源
🪧 備註
- 點擊上方各節主題,可查看該節詳細內容及目標說明
- 活動可按學校安排,採用完整系列或單節獨立推行,內容會因應學生需要作彈性調整
本活動無需任何藝術創作經驗,參加者只需帶着開放與好奇的心參與
所有創作作品無對錯與美醜之分,重點在於過程中的體驗與覺察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