🧭 活動簡介:
學生輔談策略工作坊 以 敘事實踐(Narrative Practice/敘事治療) 為基礎,強調透過對話與故事重構,幫助學生在校園輔導中重建價值與自我認知。透過這種方法,教師可更有效支援學生心理健康與日常挑戰。認為「問題在於問題本身,而非人本身」,並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專家。這種方法適合應用於青少年及學生,因其強調尊重、傾聽與合作,幫助學生在被困擾或負面標籤中,重新發掘自己的價值與可能性,從而建立更正面及有希望的自我敘說。
本工作坊專為中小學教師而設,透過介紹敘事實踐(Narrative Practice)的對話理念與技巧,提升教師為學生進行有效輔談的能力。活動旨在協助教師於日常教學或輔導情境中,透過尊重、好奇與合作的態度,讓學生重構故事、探索價值,建立正向自我形象與未來方向。
🎯 工作坊目標:
- 協助教師掌握敘事實踐 / 敘事治療 中具啟發性與非評判性的對談技巧。
- 提升教師在師生日常溝通中發掘學生的個人特點、能力、價值與人生需求。
- 讓教師掌握基本 Narrative Practice 校園輔導 敘事技巧,應對學生情緒困難或迷失時的輔導需要。
- 此課程重點講授敘事對談的策略,讓老師們輕鬆掌握敘事實踐的理念,可以成為進一步深造敘事實踐的入門階梯。
📘 活動內容:
- 簡介 敘事實踐(Narrative Practice/敘事治療)的背景和核心理念,如「人不是問題、問題本身才是問題」。
- 簡介三種實用對話地圖:
- 重寫生命故事對話(Re-authoring Conversation):為起落跌宕的人生故事重新賦予意義,讓學生們重拾個人的特質、能力、需求、夢想,從而發現喜好的自我。
- 重組生命會籍對話(Re-membering Conversation):讓學生在意識中重啟和生命中貴人的聯繫,找回曾經的學習,確立喜好身分。
- 搭棚式對話(Scaffolding Conversation):透過輕鬆的對談,為學生建立空間和階梯,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故事,審視人生、找到價值並計劃未來。
- 列舉輔導案例中青少年敘事的真實對話,配合學校實際情境調整應用,示範如何將上述技巧應用於師生對談中,在 學生心理健康 支援 中實際應用敘事治療技巧。
